1.点击上方蓝字“掌握现代特教”订阅;
2.订阅成功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查看往期内容;
3.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活新思维,引领新实践,推进视障教育新变革,12月6日,在百年名校上海市盲童学校举办的年全国视障康复教育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位视障教育工作者聆听了方俊明、钱志亮等专家带来的视障教育前沿讲座,现场观摩了上海市盲童学校展示的多学科精彩课堂,深入探讨了个性化视障教育康复有效范式。
学术报告之二
中国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终身教授方俊明作《视障教育的现代化与盲校的华丽转型》专题讲座。方俊明教授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来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通过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教育环境的现代化来培养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教育现代化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与教育环境的现代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批判与继承,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与超越,是教育整体的深化改革、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教育的情怀、理想和终极追求,其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培养高科技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人才。普及化、终生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评价标准。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力量的标志,特殊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视障教育的现代化是特殊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俊明教授介绍,随着时代发展,现代视障教育的发展呈现新的趋势。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智力障碍与自闭症儿童相比,视障教育的对象有相对减少的趋势;单一的视力障碍儿童相对减少,视力障碍加其他发展障碍的多重发展障碍儿童相对增加,如视力障碍加脑瘫等;视力障碍的矫正手段与辅助技术越来越发展,给视力障碍人群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便;视力障碍,甚至是全盲学生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盲人也越来越多;盲人对就业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按摩与调琴工作。视力障碍的矫正手段与辅助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视力障碍人群的生活与学习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手段和方法的改进,一大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尤其是模仿人类智能的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工程、脑功能等研究对当代特殊教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方俊明教授认为,融合教育背景下盲校要实现转型,必须坚持“融合教育是未来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的共识,融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大格局,坚持医教结合、教康结合的模式,不断提高特教师资和相关人士的专业水平,开展有关视障教育的跨学科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充分发挥视障教育资源指导中心功能。作为盲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了解视障学生复杂而矛盾的身心特点,营造普特融合双赢、善良真诚、平等待人的校园文化,使学生从小学会善良、诚恳和有责任感,懂得关心他人、互相学习和帮助,培养科学人文主义精神,从而切实助力视障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个性化康复。
方俊明教授认为,融合教育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学术界的认可,成为当代世界特殊教育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原因在于它充分地反映了高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尊重,对个体差异的认同,对多元文化的欣赏,对教育公平、公正的诉求,对文明进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bb/5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