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治疗是关键


我国每年20万早产儿中,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导致低视力的儿童约5万名,致失明的儿童约1.2万名。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眼科主治医生郑琼表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应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造成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郑琼表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早产儿未完全血管化的视网膜对氧产生血管收缩和血管增殖而引起,暴露于高浓度氧,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闭塞,刺激纤维血管组织增生。

医护人员在护理早产儿。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郑琼介绍,早产儿、高危儿应该常规进行眼底筛查,筛查中可以发现并确诊ROP。第1次检查时间主张对胎龄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g的早产儿,在生后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初次检查后,如双眼无病变或仅有Ⅰ期病变,每两周复查1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如出现Ⅱ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或Rush病变,每周复查1次。待ROP程度下降后,可每2周检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如出现Ⅲ期病变,每周复查2~3次。

该病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很窄,因此应对37周以下早产儿出生后及时检查,对高危者应每周检查。在第2~3期可行眼底注药、激光或冷冻治疗,凝固无血管区。第4~5期,行玻璃体手术切除增殖的纤维血管组织,同时做光凝,以挽救视力。

“我们曾遇到一名早产患儿,通过眼底检查发现有双眼颞侧及下方均出现嵴形成伴增宽,左眼增殖膜明显伴后极部动脉迂曲静脉扩张,如不及时干预将有可能因视网膜脱落致盲。我们分别于今年年9月12日、19日分两次手术,最终使患儿双眼底增殖病变全部转归,视网膜平伏,双颞侧Ⅲ区可见血管正常发育,没有造成患儿的终生残疾。”郑琼说。

对于如何预防ROP,郑琼提醒,对早产儿严格限制用氧,是唯一的有效预防措施,除非因发绀而有生命危险时,才可以给以40%浓度的氧,时间亦不宜太长。此外,维生素已早期大剂量应用也可能有一定预防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by/47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