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福地中原,科林眼科新技术高峰论


福地中原,科林眼科新技术高峰论坛

圆满召开

年5月12日,福地中原,科林眼科新技术高峰论坛在郑州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主席为医院张凤妍教授,会议邀请了海峡两岸著名眼科专家共话眼科新技术新应用,全方位展示眼科各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及诊疗设备新技术新应用。

文章末尾有活动精彩预告哦!

一AngioOCT量化2.0探索之路(上)

本单元由医院张凤妍教授、李秋明教授主持

01

李舒茵教授视网膜静脉阻塞的OCTA观察

李教授列举了一系列BRVO、CRVO患者,总结缺血情况、范围与视力预后的关系,发现OCTA拱环完整性破坏以及中心凹局限性缺血对视力影响不大,散在较多片状缺血及弥漫性缺血则会严重影响视功能;神经上皮内层变薄或内层结构紊乱提示神经元传导障碍。

02

王敏教授少见眼底病的OCTA

王教授列举了一系列少见眼底病的OCTA表现,OCTA对于少见眼底病的诊断具有独到之处,对揭示少见眼底病的发病机制起到重要作用,对少见眼底病血流变化的观察优于FA/ICGA,也是监控少见眼底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

03

韩梅教授CNV玻璃体注药的OCTA观察

OCTA可以分层观察眼底毛细血管,CNV面积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对疾病的治疗进行随访观察。OCTA可以作为CNV疾病的活体血管的生物标记。通过血管形态的判断与总结,OCTA也可以帮助判断CNV的活动状态,对于预测抗VEGF的应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4

周健总监善用OCTA血流测量与编辑工具

美国光视Optovue的AngioOCT量化2.0工具的出现使OCTA真正跨?了量化阶段,双追踪技术降低了患者配合要求、3DPAR(3D去投影)技术可对视?膜全层进?去投影、量化功能进一步升级完善(血流面积、无灌注面积、浅层视网膜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FAZ、根据改良的Garway-health分区的视盘血流密度等),更加入了人工智能分层工具,AngioOCT提供的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医?客观评价视网膜结构,特别是毛细血管结构,为临床早期诊断扫清了技术障碍,临床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二眼科新技术新进展

本单元由医院万光明教授、医院王瑞峰教授主持

01

林鸿源教授全能飞秒激光的现在与未来

源自瑞士Ziemer公司的全能飞秒激光设备——Z8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是真正的全能设备:可以进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摘除手术(FLACS)、FS-LASIK、角膜基质环、角膜基质囊袋以及最新的全飞秒手术。林教授用介绍了他在应用Z8进行FLACS和FS-LASIK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在FLACS手术中Z8可以参与角膜切口和环形切口、碎核裂核、撕囊的步骤,且均有优异表现,另外,Z8还独有纳焦飞秒技术、灵活移动性和真正多功能性等特点;在FS-LASIK方面,林教授进行了85μm超薄瓣的LASIK研究,患者术后视力良好,满意度高,而且切削准确度高。期待全能飞秒激光Z8能更多应用于临床,为更多患者带来帮助。

02

陈莹山教授精准黄斑的功能性指引治疗

黄斑区一直是激光治疗的禁区,陈教授对DME进行了全黄斑区的nm微脉冲激光的治疗研究,观察了CRT、FAZ面积、VD比例、微视野等指标。研究发现激光治疗可使患者视力提高,CRT下降、FAZ半年稳定,VD比例提高,微视野改善,并能有效稳定固视。对BRVO患者的治疗也同样有效。IQ微脉冲激光组织损伤小,可在不破坏视网膜的情况下改善黄斑功能,患者主观视力和相对客观的微视野等检查都发现了视功能的改善,功能改善早于结构改善。微脉冲激光扩大了激光治疗的适用范围,为多种黄斑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03

齐慧君教授微脉冲在眼底病的应用

齐教授介绍了微脉冲激光对RVO、DME、PCV、CSC等引起的黄斑水肿以及视网膜下液等治疗都收到一些满意的效果。微脉冲激光为黄斑病变提供了新选择、新思路。齐教授治疗的病例中,所有覆盖黄斑中心凹的PMP均未出现患者的视力下降或损伤,这也为临床使用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04

郑红梅教授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传统激光治疗有效但有可能出现瘢痕、继发出血、CNV、视野缺失、暗点等,特别对于中心凹区的渗漏无法进行治疗,微脉冲激光治疗安全、无组织损伤,郑教授根据临床治疗病例和相关文献展示了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可重复治疗,视力恢复更快,也期待能对微脉冲激光治疗的机制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05

汪东生教授第五代OCT(佳能篇)的功能与新进展

年起随着OCTA技术的出现,标志着OCT已经进入了第五代OCT时代,汪教授介绍了第五代OCT(佳能篇)的新特点,包括使用三激光管获得高清眼底和断层图像、全自动的功能缩短学习曲线,操作更简单、全景OCTA图像最大范围可达17.5x17.5mm,实用OCTA量化工具让临床随访、诊断更便利等,汪教授用大量的临床病例为大家展示了佳能OCT优异的性能和图像品质。

06

金学民教授人工智能下的糖网筛查和未来眼底激光治疗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已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现有的治疗手段能使90%的DR患者避免盲,所以DR的筛查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糖网防治面临很多的困难:患者基数大、医生短缺、患者糖网知识匮乏、依从性差、早期诊断率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基于眼底照片的人工智能诊断应运而生,金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团队和合作单位的临床研究工作,已成功应用AI阅片进行糖网筛查,并建立了DR远程护理系统,提升患者依从性。Navilas靶向导航激光的出现,让筛查出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变得更便捷,基于图像追踪系统的Navilas靶向导航激光解决传统激光治疗的缺点,治疗更精准、安全和快速,对DR患者的治疗更有帮助,人工智能下的糖网筛查和未来眼底激光治疗看得见的未来已经来领。

三AngioOCT量化2.0探索之路(下)

本医院胡斌教授、医院樊冬生教授主持

01

戴荣平教授ANGIOOCT在糖网的应用进展

OCTA可以对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层观察并进行独立的血流密度定量分析;OCTA显示深层微血管瘤略多于浅层,可清晰显示无灌注区NPA,且深层变化早于浅层;FAZ工具可以方便地评价糖尿病黄斑缺血DMI;可以看到突破ILM进入PDR患者玻璃体的NVE和NVD,甚至非常细小的点状新生血管,可以用OCTA监测新生血管随着治疗的变化;可以观察NVD与视网膜动静脉的关系。AngioOCT可以全面揭示DR的奥秘,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02

石璇教授白点综合征的OCTA观察

白点综合征是一系列疾病的病变特征,OCTA证实多发性一过性MEWDS发病机制存在于视网膜外层,ICGA的点状低荧不能代表脉络膜低灌注;OCTA可以很方便地对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的炎性病灶与CNV加以鉴别,Optovue的OCTA提供的同步断层扫描非常清楚;对于APMPPE,OCTA可以证实与ICG有对应一致的脉络膜低灌注,并且敏感度高于传统造影。OCT+OCTA能帮助我们认识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加深对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对临床治疗决策有帮助。

03

冯云教授OCTA定位角膜新生血管

AngioOCT可以显示清晰的角膜断层病灶,并进行鉴别诊断。OCTA血流分层显示功能,可以显示角膜和结膜的细小血管、观察翼状胬肉等前节病变的血管结构,可以帮助了解血管烧灼或者抗VEGF的疗效评价,而且对于角膜组织不同位置的新生血管准确定位有极大帮助。

04

张英朗教授视网膜微血管改变与青光眼视神经损伤

随着血流OCTA诞生,让我们从新的视角观察青光眼和神经病变。AngioOCT可以显示黄斑、视盘和视乳头周围的血流,并提供了结构和血流对应的综合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提前发现青光眼的蛛丝马迹。盘周血流的程度可以让我们对于预后的判断提供辅助。

05

杜敏教授肥厚型脉络膜疾病OCTA观察

男性中壮年无症状,体检发现眼底黄白点,单眼ICG显示高灌注荧光,FA无明显异常。结构OCT显示脉络膜厚度很大。OCTA显示与ICGA疑似CNV的位置对应的RPE下新生血管。

OCTA对于此类疾病下的I型CNV能够起到早期发现的作用。

四白内障之精准源于规划

本单元医院余涵教授、医院张清生教授主持

01

郑广瑛教授多焦点晶体的应用流程及规范

郑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其多年经验总结出的SOP(标准化操作流程),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的患者,不仅要严格按照适应症及禁忌症进行选择,并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术前准确的生物测量以及球差、Kappa角与Alpha角的策略、干眼筛查、适宜的计算公式选择、精确的屈光度的预留对术后视觉质量至关重要。

02

周莉教授屈光白内障手术规划要素

现代屈光白内障手术需要术前精准测量及精准规划,随着现在测量设备的演变,精准测量已经能够实现,所以术前晶体计算公式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Barrett公式体现了更高的术后准确性,最新一代晶体计算公式Hill-RBF公式,Olsen公式也提供了很多参考依据,这些计算公式都内置于LS生物测量仪里,现代屈光白内障手术需要LS生物测量仪辅助术前精准测量,合适的IOL公式计算及术后反馈,优化结果,从而良性循环,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03

张素华教授iTrace在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

现代屈光白内障手术多用ToricIOL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ToricIOL术前规划尤为关键,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可以有效地帮助医生克服术前规划的难题。张素华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她运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术前规划的ToricIOL植入案例及统计数据,iTrace可以精确规划ToricIOL,对术后残余散光可预测性强,术后效果良好且稳定,术前可以进行ToricIOL轴位静态标记。对于ToricIOL术后患者,iTrace可以检测ToricIOL轴位及欠矫和过矫,对于术后随访是一种方便、快速、简单的方式,具有一定的临床及科研应用价值。

本次论坛大咖云集,内容精彩纷呈,详实的学术内容、全新的研究成果使在场医生不仅学习到了眼科疾病的诊疗路径,还拓展了各辅助检查、诊断、治疗设备进行临床研究的思路。现场气氛热烈,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活动精彩预告

湘遇湘逢科林眼科新技术高峰论坛

年6月9日

长沙北辰洲际饭店

活动日程

届时本次活动科林公司将进行全程直播,诚邀各位眼科同道上线参与观看直播,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b/90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