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散光直播间LiveStreAM不仅


全国首场三地直播——医院、医院、医院

编者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白内障手术已由“复明性手术”转向“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继年《我国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在PACT大会上盛大发布,挑战散光中国行、挑战散光任我行系列共识解读活动相继成功召开,年爱尔康公司再次推出引领共识解读的学术盛宴——散光直播间LiveStreAM,现场直播散光管理全流程解决方案(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术前规划+LiveSurgery)的理念,通过精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术前规划现场直播及LiveSurgery手术演示,全面打造散光管理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精准屈光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路径在此平台不断探索,前行!

5月18日,全国首场三地直播-医院、医院、医院,在北京盛大举办。

点评专家阵容强大

会议日程

散光管理术前规划无散视界,爱你同行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术前检查与规划

精准可重复的术前生物学测量是Toric植入患者术后获得良好视觉满意度的最重要的前提基础。因此会议开场,来自医院的医院检查室从“测量”切入,开始谈起散光管理手术规划流程。

杨文利教授指出,目前光学测量是眼科生物学测量的首选方式,测量一致性较好。在测量眼轴时要做到仪器从最远端逐渐向角膜推进,同时要仔细浏览眼轴测量参数,观察其可重复性,并指出SNR并非唯一的判定值。此外,患者的泪膜质量也会明显影响其角膜曲率的测量稳定性及准确性,若存在干眼,则术前应予以人工泪液,改善泪膜稳定性。

对于全角膜散光1.0D的患者应加做角膜地形图,进一步分析确定散光的类型,明确患者是否能够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并获得良好的视力预后。

角膜地形图检查应在暗室进行,其对泪膜稳定性要求比较高,需要综合3次以上的测量结果,并保证QS位于正常范围。由于角膜地形图检查受药物影响较大,因此检查前应避免使用麻药,同时,患者检查前应停戴软性角膜接触镜1周,停戴硬性角膜接触镜1个月。

最后,应用B超检查排除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视力预后的眼底病变,如球后占位性病变、视网膜脱离、黄斑形态学异常、后巩膜葡萄肿等。

杨文利教授指出,对于白内障患者而言,光学与声学测量是常规的术前检查,若发现检查指标一旦偏离正常范围,应加做特殊检查,如角膜地形图以分析散光性质;角膜内皮镜检查以分析角膜内皮计数及形态;黄斑OCT检查以分析黄斑形态及功能改变;对于双眼前房不等深,不对称的患者,术前UBM有助于明确悬韧带松弛及晶状体半脱位。

所有检查结果均需要保证其一致性。眼轴的光学生物测量应重复5次,且每次误差不超过0.01mm,双眼不超过0.3mm。若超过上述误差范围,则用超声波复核结果,首选间接浸润法超声生物测量。若上述两者之间也存在较大误差,则进一步选用B型超声引导下间接浸润法进行生物学测量。角膜曲率应重复3次,每次误差不超过0.25D,散光轴位不超过10°。

对于角膜地形图,应详细判读屈光四连图,明确角膜形态是否规则、分析角膜参数参考点,Kappa角与瞳孔中心,同时计算前角膜曲率(K1,K2)及角膜后表面曲率,明确角膜前后表面的一致性。全角膜散光0.75D是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第一条件,而对于不规则散光0.3的患者,需要慎重考虑是否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同时需要注意,角膜前后曲率比正常值为80-82,若超过此范围,则避免使用n=1.进行计算,否则计算结果可能出现明显偏差。

最后,杨文利教授总结说到,精准可重复的术前生物学测量是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术后获得良好视力预后的基础,只有掌握每一种检查方式的优缺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l/1057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