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临床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以二型糖尿病最为多见;该病患者随病情进展可继发多种并发症,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其主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眼内缺血性病变,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目前已成为导致中老年患者视力损伤或失明重要病因。那该怎么去预防视网膜病变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血糖控制
糖尿病长病程和高血糖与视网膜病变有直接的关系。血糖每增加一个单位,从无并发症转变为视网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的风险和死亡率分别增加30%和67%,从单纯视网膜病变转变为视网膜病变合并冠心病的风险和死亡率分别增加16%和43%。长期的高血糖可能加速视网膜的损伤而促进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展。短期血糖波动可能促进糖尿病病人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或发展,良好的血糖和血压控制仍然是降低视网膜病变进展和视力丧失风险的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因此需要定期筛查这些并发症并优化血糖控制。
二、高血压
高血压是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血压控制较好的高血压病人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较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病人患病率和未治疗的高血压病人的患病率低,并且随着血压的升高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越高,血压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其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增加38%,建议糖尿病病人更应该严格地控制血压。最近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药物可降低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提高视网膜病变消退的可能性。
三、BMI
BMI是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肥胖是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肥胖与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的显著增加相关。有研究曾经对亚洲成年人进行6年的BMI随访,分析显示BMI是糖尿病的显著危险因素,却是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与BMI25相比,超重和肥胖的视网膜病变相对风险分别为0.80,0.60。研究发现超重或者肥胖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概率是体重正常糖尿病病人的4倍。而饮食控制干预可显著降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四、血脂
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血脂异常是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但不能排除脂质水平与视网膜病变之间可能存在更温和的因果关系的可能性。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每增加一个单位,病人(视网膜病变合并和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2.4%。高密度脂蛋白每降低一个单位,病人(视网膜病变合并和冠心病)增加3%。血脂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尚不清楚,但降脂药物的使用会降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使用降脂药物可以减少高血脂的发生率,同时可一定程度上避免病人进行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切割术的风险。
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发达国家中有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下降趋势,这得益于人们意识到视网膜病变的危害,并积极控制血糖。筛查可有效降低视网膜病变对人群视力的损害,在英国和冰岛,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国家视网膜病变筛查,其已不再是工作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l/12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