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怎么发生的?
糖尿病眼底并发症包括: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眼底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的致盲性疾病,然而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及时发现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美国国家糖尿病委员会报告称,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失明几率高25倍。如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仅次于老年性视网膜变性之后的四大致盲因素之一,但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因此糖尿病病友对眼病的预防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避免或者延缓眼病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非增殖期、增殖前期、增殖期。非增殖期(称单纯型、背景型):其特征为局部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血管渗透性增强,表现为微血管瘤、点状出血、硬性渗出和视网膜水肿。增殖前期:特征为广泛毛细血管闭塞,棉絮样斑、点状出血,广泛微血管异常,静脉呈串珠状。增殖期:视网膜产生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收缩牵拉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与治疗:1、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使眼底病变经过光凝和导升明治疗,新病变不存在。如血糖再升高,可能在视网膜其他部位,特别是黄斑部位,又产生新病变、黄斑水肿,仍然会造成视力进一步恶化,只有适当的控制血糖,让血糖不再高涨才能稳定眼底的病变。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早期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积极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3、控制血脂视网膜渗出的快速发生往往合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增高,所以要想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也要积极地控制好血脂问题。4、低脂低盐高蛋白饮食,多食植物油可以减少“硬性渗出”并对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利。对肥胖型糖尿病病人,还要控制总热量,降低体重。5、有视网膜病变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否则容易引起眼底出血,加重视网膜病变。6、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本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漏诊。1型糖尿病诊断后5年、2型糖尿病诊断后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病程较长的糖尿病人,不论有无视力减退,都应借助眼底镜、裂隙灯、三面镜等仪器检查眼底,这是早期发现本病的最好方法。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l/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