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惟视资讯眼见为实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


惟视眼科原创资讯

请告知并允许后方可转载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造成儿童失明也越来越多,合理规范诊断治疗可能改变无数早产儿一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区对于后续治疗具有指向标意义。目前国际标准病变分区主要分3区,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2个视盘直径到黄斑中心小凹为半径画圆;2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的1区以外的环形区域,鼻侧到锯齿缘,颞侧大约在赤道部;2区以外剩余部位为3区。其中1区具有比较重要的治疗提示意义,它的任何病变可能都提示病变即将进入需要治疗阶段。

然而鉴于早产儿独特的全身情况,黄斑也尚未发育成熟,结构并不如成人清晰,大部分医疗机构仅通过眼底镜检查与彩色眼底像来评估分区分期,主观评定黄斑中心凹位置,差异必然存在,同一个病人,医院可能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有时眼见未必如实,如何才能更精确客观?有研究者提议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是否可行?早产儿能承受得住吗?

Samir等设计了一项对照研究,请来多位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对18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像及荧光造影分别读片评估分区,并通过机器测量精确分区,结果发现专家的评估结果与机器分区存在一定差异(凭眼底像分区组62%一致,眼底像与荧光造影共同分区组69%相符);而荧光造影对分区准确度的提高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虽然现有研究显示荧光造影对早产儿并未有明显全身严重不良事件,但可能受限于早产儿的配合程度,黄斑成熟度,造影捕捉时机不佳等,荧光造影未来是否会成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评定项目有待更多研究。而精准的机器辅助自动分区似乎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能基本消除主观差异,统一度量,规范诊疗。

原文:AmJOphthalmol.Jan27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l/59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