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轻松看懂柏拉图的理念论


--只写最优质的哲普内容

序言:

如果没有在解决西方哲学的“思想系统”中去看西方哲学,就必然会陷入其哲学家独断的前提所建构的哲学观。

所以,在发布部分文章之后,我们就决定先将能解决既往哲学各种问题的《物演通论》整体思想先发布,让读者有一个基于当代的哲学背景作为思想背景,以此前提来看既往西方的各个哲学家,才容易陷入其独断的大前提中。

在上一章,我们已经谈及柏拉图哲学的理念论的上半部分,本章我们来看看柏拉图哲学中的“理念论”的下半部分。

五、理念论的来源

在柏拉图看来

理念或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的实体,是与具体的任何事物完全分离的,是脱离于我们感觉的事物而绝对独立的存在,柏拉图认为“理念”这个真正的“知识”是来源于灵魂的。

比如说,任何具体的马和人都是这永恒形式理念“马和人”的复制和反映,而且具体的马和人最终都会流变消失,有生有灭,但是理念的马和人是永恒的、绝对不变的,并且是先于并独立于事物而存在,这个理念就是源于灵魂的。

同时,柏拉图认为理念或形式是真正的、不变的、绝对的实在,是要优于具体事物的,因为具体事物仅仅只是表象,而背后的理念或形式才是事物的本质原型,具体事物只是对理念或形式的复制。

柏拉图认为理念或形式所指谓的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不是非时空,更不是非空间性的,但却是真实客观存在的。

这里我们要知道的是,指谓对象的理念本身是人类超脱感性直观以达成高效认知普遍“对象”的媒介,这个媒介对主体而言是主观的,但实际上是客观的,因为其客观在于使得主体能快速达成对“对象”的识辨。

比如说一个人看到森林里的一只苹果,但实际上所看到的“苹果”和森林无非就是森林和苹果的反射光打在人类的视网膜上,最终经过一系列视觉系统的整理,形成了苹果和森林中其他物的理念的准确差别,然后才能准确去摘那个能吃的苹果。但是要知道,森林里那么多对象,都在反射不同波长的光波,是极其混乱的,这就要求人类必须建立一个快速识别对象的机制,而所谓的具象概念下的形式就是这个快速识别对象机制的产物,也唯有在这样一个简约清晰的理念下才使得人类足以把握可以作为依存对象的苹果,实现自身的稳定存在,所以理性理念相对就是人类超脱直观对非直观对象的把握。

六、理念论无法解决的问题

理念论是有先天缺陷的

柏拉图认为具体事物都是形式或理念分有,但是出现了两个麻烦:

其一是,所谓共同的具体事物分有了一致的形式或理念,但是当具体事物发生变化时,就有了不同的理念形式,那么原理念并未变化,所以分有本身是有很大的问题的,因为如何分有是说不清的,这一点也是柏拉图认可的,这是理念论的问题之一。

其二是,理念本身表达的是具象概念和纯逻辑的抽象概念下的对象,这是理性逻辑的产物,最终都可以用概念的形式来表达,但是柏拉图的理念仅仅只是在具象概念或抽象概念本身下的理念,是完全与感性经验无关,也更不可能证明或证伪的,那么究竟理性逻辑中的对象是否真实存在,我们是说不清得?

这个问题直到亚里士多德才解决。

当然如果继续深究,作为定性分析的“理念”还是有大量的其他问题,当然这里我们着重谈及理念本身所表达的内涵,以及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某些思绪是如何影响后人的思想学说的,至于具体的各项更细节的问题不做深刻探究,因为理念论本身在柏拉图的思绪里就是有局限的。

七、理念世界

所谓理念世界.

简单理解就是柏拉图用指谓具象概念的符号形式或纯粹抽象符号来建构的一个超脱感性直观的世界,然后柏拉图将这个超脱感性直观的理性逻辑世界视为客观世界,也就是理念世界,同时也就完全否定了感性经验的直观世界。

我们甚至可以把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看做是剧场假象,剧场里面的剧情看似是符合逻辑的,但却是事先被设计好了的,而每个人也都有这样的一个剧情,这个剧情就是理念世界。

而为什么可以说是剧场假象,是因为柏拉图宇宙是一个有目的的逻辑系统,是一个有序的统一体,整体是受到普遍目的或善的理念来支配的,而这个目的在柏拉图那里就是“善”,善也就是主宰世界万物运转的逻各斯,是主宰宇宙万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他认为感官不能把握善的理念,唯有通过理性才能把握这个“善”的理念。所以在柏拉图看来,哲学就是运用理性然后理解这个基于“善的理念”而创造的宇宙内在秩序和关系,以及本质。

可以说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就是柏拉图理念世界最直观的表达。

所谓洞穴理论。

就是将一些人从小关在一个山洞里面,然后用锁链锁住颈项和手脚,无法动弹也无法扭头,只能看着眼前的洞壁,然后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块高地,然后这块高地上的人会扛着木头、石头等各种材料制作的各种形状的动物和人的牌子来回走动,这群走动的人背后是一堆燃烧的火,以及不远处的洞口,高地上的人会扛着这些各种形状的动物和人的牌子来回走动,于是不停运动的影子就会对应不同的回声,这就使得被锁的人误以为那个影子产生了这种声音,并以为这些影子就是真实的存在,而事实上并非是影子创造了声音,但是这些被锁的人永远是不知道的,就像现实世界通过感官去认识世界的人一样。

由此,通过洞穴理念我们可以看到,在柏拉图那里已经意识到人类感官看到的都是实体的影子或者说是可感信息,然后把这些可感信息视为实在本身。

这里很显然表明了柏拉图已经发现了人类的感知是有规定性的,只是柏拉图并未完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x/111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