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全身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微血管病变之一,为临床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也是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几乎所有的眼病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如眼底血管瘤、眼底出血、泪囊炎、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视网膜脱落。而且糖尿病患者发生这些眼病的几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患者早期可无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黄斑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然而如果糖尿病患者能及时发现DR并且获得规范的治疗,多数可以摆脱失明的危险。
DR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因此预防是最重要的环节,而且早期预防治疗的费用要远远低于晚期手术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
何时需要检查?
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每年定期散瞳检查眼底。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过了青春期后应定期检查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后5年应每年检查1次或遵医嘱;如有眼部异常感觉,及时眼科就诊检查治疗,并要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半年或3个月1次。
如有下列情况,应立即眼科就诊:
①不能解释的眼部症状。
②戴眼镜后视力减退。
③眼压增高。
④视网膜病变,特别是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⑤其他眼科病变可以危及视力时。
⑥黄斑水肿。
如何进行药物治疗?01
长期控制糖尿病
DR的根本治疗是治疗糖尿病,原则上应该首先并经常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其积极意义在于长期持续的积累作用,短期控制血糖对眼底的疗效不易看出。若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降低血糖,反而可加重视网膜病变,因血糖下降后,视网膜血流量减少,而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能力改善较慢,视网膜缺血加重。还有一些进展很快的DR,即使控制血糖,也对病情的影响很小。
02
降低血脂
对于血脂偏高和视网膜黄斑区及其周围有环形硬性渗出的糖尿病患者,应摄取低脂饮食,并应用降血脂药物。
03
控制血压
血压升高可加重DR,当高血压得到控制时,荧光渗漏显著减轻,故应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控制血压。而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DR有减轻作用,这可能与它抗高血压作用有关。
04
阿司匹林
可抑制血栓素和前列腺素代谢产物生成,抑制血小板凝集,对微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常用mg/次,1次/d,口服,预防DR的发生。但也有研究报道称阿司匹林并不能减缓临床上DR的进展。
05
2,5-二羟基苯磺酸钙(导升明、安多明)
有研究显示导升明对导致DR的“三高”因素:即毛细血管高通透性,血液高黏滞性,血小板高活性有明显的抑制和逆转作用。早期长期服用可能对预防和治疗DR是有益的,但确切的临床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常用剂量~1mg/d,分1~3次服用。
如有疑问,医院药物咨询室咨询,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x/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