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深夜ldquo刷剧rdquo会导


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各种电子屏幕,手机、平板和电脑等,这些电子屏幕或LED的背景白光主要是由蓝光激发的,而目前的研究发现,蓝光会导致干眼、视疲劳、视网膜/黄斑病变等疾病,一度让人们谈“蓝”色变。因此,有很多商家兜售各种防蓝光产品。今天我们来谈谈,蓝光是不是真的对眼睛有损害呢?如果有损害,该如何防治?尤其是很多人还有深夜刷剧的习惯,该警惕哪些危害呢?

什么是蓝光?

天然的可见光源是太阳。可见光由七种颜色不一的光组成,即红、橙、黄、绿、靛、蓝、紫。颜色不同,波长也不同:波长最长的是红色光,接下来是橙、黄、绿、靛、蓝、紫。也就是说紫色光波长最短。波长越短,能量越高,穿透力就越强。我们日常所说的蓝光实际上包含了一部分紫光,波长大约在-nm之间。

蓝光LED技术是在年才被开发出来,这个技术还得了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这看上去高大上的蓝光LED是将GaN芯片和钇铝石榴石(YAG)封装在一起做成的。GaN芯片发蓝光。

那么家用的那种白光LED跟蓝光有什么关系呢?用蓝光LED产生的蓝光打在荧光粉上产生黄光。黄光被蓝光激发出来以后,它们一起从LED里射出来,我们会感觉好像是看到了白光,其实这只是蓝与黄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复合光而已。很多厂家为了提高白光LED的亮度,直接提高蓝光的强度,这样黄光也会相应增加,最后形成的白光的亮度也就增加了,但这将造成“蓝光过量”问题。下图就是典型的“蓝光过量”型LED灯的光谱分析。

我们日常能够接受到的蓝光照射包括太阳光、LED节能灯、各种液晶屏(电脑、手机、ipad)的背景光。

蓝光对眼睛有什么损害?

紫外线的波长大约在10~nm之间,能量高,可以轻易地穿透细胞壁,常常被用于消毒杀菌。而蓝光的波长大约在~nm之间,是可见光中离紫外线最近的光谱之一,所以也有一定的细胞穿透力。自然界中蓝光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太阳光。蓝光可以在被照射组织中通过产生自由基导致一系列的光化学损伤。不过我们人类通过几千年的演化,逐渐适应了太阳光中的光损害,只要不是过度暴露,一般对我们的眼睛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最近20年来,随着各种电子屏幕的使用增多,LED节能灯的广泛使用,人眼暴露在LED光源下的时间远远高于太阳光。我们知道LED的背景白光主要是由蓝光激发的,所以电子屏蓝光对人眼的损害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目前的研究发现电子屏蓝光可以导致干眼、视疲劳、视网膜/黄斑病变。

怎么减少蓝光对眼睛的损害?

1.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合理正确用眼。

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种电子屏的包围。如果建议你不用手机电脑、不看电视,的确可以保护眼睛,但是也许“寸步难行”。两害权其轻,我们只能选择走中间路线:减少连续用眼时间,坚持“20”原则(也就是用眼20分钟后,要盯着至少20米以外的地方,休息至少20秒),利用合理的用眼方式来缓解疲劳都是很有必要的。

调低屏幕亮度可以有效减少蓝光照射强度。对于电脑我们建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调低亮度和对比度。目前大部分智能手机都有护眼模式,各家的称谓不一样,大家可以咨询手机厂商。总体原则就是尽量把手机屏幕的亮度调低,颜色调成暖黄色。这里也辟个谣,网络上流传的所谓绿色背景屏幕护眼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另外,一定要重视和避免的不良用眼习惯——在黑暗环境下长时间注视电子屏。有的老人家为了省电,看电视的时候会把家里的灯都关掉;有的年轻人睡觉的时候喜欢在床上玩手机,这些行为都会对眼睛产生严重的损害。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取足够的外界信息同时也避免强光对视网膜的损害,逐渐演化出瞳孔对光反射的功能。简而言之就是我们的瞳孔会根据光线的强弱扩大或缩小。在黑暗的环境中,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我们瞳孔会扩大。

这个时候如果使用电视、手机等电子屏,就会有更多的光线(蓝光)进入到视网膜,长此以往就会导致黄斑病变。黄斑是我们视力最敏锐的视网膜组织,黄斑病变是一种逐渐累积的视力丧失。目前的医疗手段,对黄斑病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所以请记住:看电视、使用手机的时候一定要开灯!

2.防蓝光眼镜

市面上有各种防蓝光眼镜。防蓝光眼镜一般是通过镜片底色或者镀膜,吸收和反射部分蓝光。哪些人群需要使用这些防蓝光眼镜呢?有一句话是: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也就是说蓝光虽然对眼部组织有危害,但是这个危害是和暴露时间和暴露强度相关的。由于外部条件限制需要长时间注视高亮度蓝光的人,或者某些眼疾患者,我们才推荐佩戴防蓝光眼镜。

譬如某些工作需要长时间注视液晶屏,并且屏幕需要保持高亮度状态(制图员,从事电脑设计工作人员等),那么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佩戴防蓝光眼镜可以一定程度保护眼睛,减少蓝光损害。

我们的晶状体天然就具有一定的防蓝光作用。白内障手术置换人工晶体后,患者会觉得所看到的物体颜色较“惨白”,其实就是由于过多的蓝光进入眼内导致。这种情况下可以佩戴防蓝光眼镜。另外也有人工晶体制造商提供特殊的防蓝光晶体可供选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这一类患者来说,长期佩戴防蓝光眼镜,也可以减少蓝光对视网膜的损害。

3.灯具的选择

禁止白炽灯销售的“禁白令”已经发布多年,畅销已久的节能荧光灯正在快速让位其下一代:LED灯泡。主流媒体和政策也都在推广LED灯泡。节能、高寿命的优点已然人人皆知。然而,有太多人觉得使用LED灯泡并不是很舒服。

怎样选择LED灯呢?

好的LED灯泡,应该是不频闪、不炫光、高显色和蓝光不突出的。但这四项中三项是和色温有相关之处,都指向需要低色温(色温越低颜色越黄)。普遍认为室内照明色温不应该超过K。所以自行选购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选择暖白色而不是白色灯泡。

当然,作为消费者使用专业仪器检测灯泡是否频闪不太现实。年央视“晚会”介绍了使用手机拍摄判断LED灯是否频闪的方法。虽然不是百分百准确,但是也算聊胜于无了。打开手机视频拍摄功能,把摄像头接近光源,就可以看见是否有频闪了。网上有很多对LED灯泡的评测,大家有兴趣可以研究一下,这里就不推荐具体品牌了。不过总体趋势就是国际国内大厂名牌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一些,价格高的质量相对更好一点。

总结

1过量的蓝光刺激可以导致干眼、视疲劳、视网膜/黄斑病变。

2合理正确用眼,坚持“20”原则。

3调低屏幕亮度可以有效减少蓝光照射强度。

4看电视、使用手机的时候一定要开灯。

5长时间高强度使用荧光屏人员,某些特殊眼病患者需要使用防蓝光眼镜。

6尽量选择低色温LED灯泡。

7大品牌灯泡质量相对更好一些。

在线咨询李劲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x/570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