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他山之石丨数学模型可推进年龄相关性黄斑变


编者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视网膜中央区域黄斑部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其特点是中央视力逐渐丧失,是发达国家65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法治愈AMD的方法。据估计,西班牙约有,人患有AMD,全球约有1.96亿人患有AMD,预计到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88亿。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UC3M)的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数学模型,并对AMD的进展进行了数值模拟。该模型可用于更好地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并评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AMD有两种类型,干性AMD或萎缩期,通常是第一个也是最常见的阶段,进展缓慢;湿性AMD或称为急性期、渗出期,发生频率较低,但对患者的视觉水平影响大,预后较差。湿性AMD视网膜下有血管生成,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血管异常生长,可能会导致液体流失或出血,这会破坏眼睛观察时所需的感光细胞。

研究中,来自UC3M的科学家创建了一个模拟血管生成(新生血管)的计算模型,该模型模拟了这一过程在眼睛中是如何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毛细血管与视网膜内部隔开的屏障(Bruch’s膜)的通透性降低,因此无法向感光细胞输送足够的氧气或营养物质,然后它们释放一种信号蛋白(称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扩散并传递到血管中,并引发异常血管生成,这就是导致疾病的原因。”来自UC3M的GregorioMillánBarbany大学流体动力学、纳米科学和工业数学建模和模拟研究所的LuisL.Bonilla教授解释说,他最近与RocíoVega教授和ManuelCarretero教授在Biomedicin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科学文章,该数学模型表明,抗VEGF疗法和抗Jagged疗法可暂时延缓湿性AMD的进展,同时解决细胞黏附受损的问题,长期治疗更有效。

图1.黄斑二维层面示意图,包括脉络膜和脉络膜血管、Bruch’s膜、视网膜色素细胞、视网膜外层、上皮细胞和尖端细胞。左图:正常供氧。右图:缺氧和初期脉络膜新生血管。图2.视网膜色素沉着上皮(RPE)和Bruch’s膜(BM)之间黏附受损的影响。图3.RPE-RPE和EC-EC之间黏附受损的影响。图4.VEGF分泌源头处浓度的影响。图5.1型CNV,由于在尖端细胞试图穿越RPE层之处缺乏VEGF形成(左栏:(a)、(c)、(e))。ECs的VEGF受体数量(右栏:(b)、(d)、(f))。图6.2型CNV往往在尖端细胞突破RPE层的交叉点处(左列:(a)、(c)、(e))。ECs的VEGF受体数量(右栏:(b)、(d)、(f))。图7.Jagged和Delta分泌量对CNV的影响。

实践中,人们对AMD的演变和外观知之甚少,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使用这种数学建模,能够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是如何产生的,进展需要多长时间,以及是否有可以使用当前的疗法治愈。“该模型有几个参数可以描述疾病的发展。人们可以改变它们,并根据这些数值预测疾病将如何进展,因此这个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疾病进展的发生过程。”博尼拉教授解释说。

该模型的数值模拟表明,基于减少对血管生成至关重要的生长因子和蛋白质的疗法,可能会暂时减缓疾病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基于改善细胞粘附的其他疗法可能更加有效。除此之外,科学家表示,该模型还可用于研究其他视网膜疾病,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与早产儿相关的视网膜疾病,因为在这些情况下,这些疾病也是由于血管生长异常引起的。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x/96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