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同仁眼科专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远程筛


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委托,特制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远程筛查与诊断标准,供各地医疗机构在DR远程筛查过程中参考使用。

DR远程筛查的意义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人数仍有不断增加趋势,年中国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已达余万。中国DR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25%~38%。DR是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早期的DR患者通常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多属于较重阶段者。

由于对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的认知缺乏,许多患者在出现了威胁视力的DR[即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增生性糖尿病医院就诊,这些患者治疗难度大、花费多、预后差;另一方面,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一诊断糖尿病医院眼科就诊。

实际上,早期DR患者不需要到眼科专科进行特殊干预,但需要加强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并长期、定期复查眼底。此外,目前中国眼科医师尤其是眼底病专业医师人数少,医院。而不同程度的DR通过眼底照相(单张眼底像仅几百KB大小)可客观记录与远程传送。因此,开展DR远程筛查即在基层单位眼底照相、阅片中心远程阅片的模式对于改善DR的防控效率以及防止DR致盲具有重要意义。

DR远程筛查的对象与筛查时机

(一)年龄≥30岁者:在诊断为糖尿病时即使无任何视觉症状,也需要进行筛查。此后每年筛查一次。

(二)年龄30岁者:在诊断为糖尿病后3~5年内,进行首次筛查。此后每年筛查一次。

(三)已经存在DR的患者:根据病情每3个月~1年需要进行一次眼底检查(表1),必要时转眼底专业医师处理。

DR远程筛查的方法

经过培训的各级医疗机构以及与医疗机构协作的健康服务相关机构均可开展远程DR筛查。

远程DR筛查以数码眼底照相作为基础。基层单位建立患者电子个人健康档案,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生日、视力、主诉、糖尿病类型与病程、眼底像。

通常每眼单张45°眼底照相(单张眼底像质量标准见参考文献),图像传输至云平台数据库后,由与基层单位协作的阅片中心眼科医师进行远程阅片评价,阅片结果通过软件返回基层单位及患者。对于因屈光间质混浊致使眼底像确实不清楚者,应照眼前节像(眼底照相机外眼及眼前节像质量标准见参考文献)。

下列情况需要散瞳后照相:(1)矫正视力0.5;(2)患者年龄≥60岁;(3)眼底像质量较差,如整体模糊、黄斑区暗影、像周边大范围黄色边缘等;(4)拟多视野眼底照相时。

散瞳方法及注意事项:采用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剂滴眼,15~20分钟后,瞳孔直径达6.0mm以上。个别患者需多次滴药才能散大瞳孔。通常6~8小时恢复。可疑闭角型青光眼或未经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散瞳有诱发眼压升高的可能,因此散瞳前应进行裂隙灯显微镜周边前房深度检查以及病史询问。

远程阅片报告应包括:(1)患者资料及图像质量评估;(2)是否存在DR;(3)DR程度;(4)是否需要转眼底专业医师进一步诊治。

DR远程筛查的软硬件及人员要求

基层单位应具备:(1)眼底照相机;(2)远视力表;(3)与互联网连接的计算机;(4)与云平台连接的图像上传软件及阅片结果查看软件。

基层单位眼底照相人员要求经过培训,熟悉计算机使用及眼底照相操作。阅片中心的阅片人员需为眼科医师,并经过DR阅片及分级的培训。

DR远程筛查与诊断服务能力的分级

DR远程筛查诊断服务能力分三个等级:

(一)初级筛查:将患者分两类:第一类,无DR或轻度DR(即仅有视网膜微血管瘤);第二类:轻度以上DR。要求将第二类患者转诊。合格的单张45°眼底像可满足此需求。

(二)中级筛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威胁视力的DR。要求将威胁视力的DR在4周内转诊给眼底专业医师,以便进行相应治疗。合格的单张45°眼底像结合视力、主诉等可大部分满足此需求。

(三)高级筛查:确定DR和DME的所有分期,能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即使有视力与主诉等,单张45°眼底像仅能部分满足此需求。对此应散瞳多视野眼底照相、眼底像拼图甚至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等检查。

DR的诊断标准

DR的明确诊断需同时符合下列三条:(1)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2)眼底像有典型的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等表现;(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类似视网膜病变。

DR及DME远程筛查分级与处理建议

DR与DME远程筛查分级及处理建议主要依据年国际DR与DME的分期标准(表1)。确定重度NPDR标准的象限划分的中点是视盘中心,但单张45°眼底像对于4个象限划分并不充分,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散瞳后多个视野眼底照相。DME程度与DR程度并不完全平行。黄斑区硬性渗出是目前或既往存在DME的一种体征,DME的定义是视网膜增厚,除眼底像外,可结合OCT扫描、散瞳后裂隙灯前置镜、眼底立体照相等检查方法。单纯根据眼底像存在硬性渗出判定DME以及其程度,由于对有无视网膜增厚较难准确判断,有漏诊、误诊的可能。

专家介绍

李建军

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

彭晓燕

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底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及复杂眼底病的阅片。为国内知名的的眼底病专家和复杂眼底病的阅片专家。身为医院资深的眼底病专家,彭晓燕教授对眼底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眼底疑难病症的诊治,是主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阅片专家、眼底病激光治疗专家、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专家之一。其精湛的眼底病诊治技术源自于多年来的刻苦钻研和精心积累。多年来在眼底病领域的深耕细作,练就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眼科基础和临床基本功。在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视网膜退行性变的分子病理学研究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

经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索,将其诊疗经验总结为《眼底病诊断思辨》一书,使其眼底病诊疗思想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凝练和提升。该书融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启迪智慧,引领思维,受到国内眼科同道的一致好评。

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论文2篇;以其他作者参与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责任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承担或参与其他省部级课题8项;主编论著1部,副主编论著1部,参编论著8部。以第一作者获得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以项目参加人获其他省部级奖励2项。

专家介绍

刘丽娟

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9年,主要专业是神经眼科及弱视。同时从事《眼科》及《国际眼科纵览》编辑工作。

专家介绍

王爽

医院眼科研究所副研究员

专家介绍

张莉

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医院生理室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眼科临床与科研工作21年。临床特长为青光眼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科研工作在青光眼的影像学诊断、全身慢病眼底的预警指标研究、立体视觉的影像研究与视觉健康研究,共发表眼科论著及SCI文章30余篇,参编眼科著作4部。作为主要研究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研究共10余项。近期主要从事青光眼临床数据库分析与研究方面。

主要专业特长为青光眼的临床诊断与药物、手术、激光治疗。在青光眼的视神经影像诊断、OCT影像诊断方面有较多的临床积累。并且,在正常眼压型青光眼、高眼压症的随诊方面进行了长期观察与影像随诊。

专家介绍

王宁利

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

年获得亚太眼科学会ArthurLim奖,并被大会评为中国及亚太眼科临床、教学及研究中做出优秀榜样作用的卓越的领导者和教育家。年获得第四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年入选“北京学者”。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周光召基金会临床医师奖,被评为国际眼科学院院士,被美国《眼科医生》杂志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位眼科医师。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年入选“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杰出人才”。

来源:《眼科》年第24卷第5期李建军、彭晓燕、徐捷、游启生、刘丽娟、王爽、张莉、徐亮、王宁利

责任编辑:丁甜甜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皮肤病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bb/24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