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

健康课堂知识篇糖尿病需要做什么检


健康课堂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诊断检查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毫克/分升)时,尿糖为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不稳定,可反应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

方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治疗方法

教育

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自我检测血糖

定期自我监测血糖,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和高血糖;每3~6个月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血糖总体控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降糖方案。定期检查眼底、血压、尿蛋白、心电图等,了解并发症情况。

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胰岛素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反应、视力模糊、脂肪营养不良、肥胖、食欲增加、双下肢浮肿、高胰岛素血症。

运动疗法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情况等,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运动最好在餐后1小时进行,防止低血糖发生。如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应视情况妥善安排。

合理的运动强度以及持久而有规律的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体力,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功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从而使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动脉硬化等都得到改善。

有利于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心肌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运动禁忌证

①病情很不稳定,血糖很高或血糖波动很大的患者。

②有急性并发症,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③有严重慢性并发症的患者,如心、肾功能衰竭、严重的视网膜病变,重度高血压,下肢大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

饮食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重点要求是饮食的定时、定量和定餐,掌握好胰岛素、饮食与活动量三者的平衡关系。根据活动量的增减,灵活调整胰岛素、饮食量和餐次,避免发生低血糖。对以往病情控制不好、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及营养不良的青少年,要给予足够的热量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营养和体重。

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重点要求是降低饮食中的热量摄入,减轻体重,改善症状。应用胰岛素治疗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应采取类似1型糖尿病患者的措施。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如合并妊娠、糖尿病肾病等,则应采取相应的特殊措施。

饮食治疗的目的

①维持健康,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使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

②维持正常体重。肥胖者减少热量摄入,使体重下降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提高热量摄入,使体重增加,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③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尿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以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④使患者愿意接受,并能坚持饮食治疗,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

①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尽量向标准体重靠近。血糖较高的患者,通过饮食控制,还可使血糖下降,减少降糖药的用量。

②尽可能保持原有的饮食习惯,避免大的变动,以免引起营养不良。

③纠正影响糖代谢的饮食习惯,如嗜甜食、饮酒、吸烟、晚餐进食过多等。

④如果需要,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⑤每天饮食总热量按每千克标准体重25~30kcal,肥胖者酌减,消瘦者酌增。饮食成分宜低脂、低盐,适当增加蛋白质及膳食纤维。

⑥选择易于消化、清淡、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等。烹调油限制在20~25g以内,提倡多吃汆、煮、拌、蒸、卤的菜,炒菜少放油。禁食或少吃油炸食品及脂肪含量高的零食如花生、瓜子、核桃等。

消瘦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

①实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的10%~20%者为体重减轻,低于20%以上者为消瘦。消瘦型糖尿病多见于糖尿病晚期。

②供给充足的碳水化合物。

③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酌情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至每日每千克标准体重1.5~2.0g。

④限制脂肪:少吃肥肉、动物油、全脂牛奶、蛋黄、动物内脏等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烹调宜用植物油。

⑤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微量元素铁、钙等。

文字来源:本文综合整理于百科,仅作为健康知识分享用,未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临床科研与诊疗
白癜风患者的饮食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bb/27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