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也随之递增,形势不容乐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眼科防盲致盲的一项重点工作。诺华眼科一直致力于眼科领域的发展,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聚焦眼科热点,促进我国眼科医疗发展。第二期诺华热点聚焦会议于年8月21日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邀请国内外大咖,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进行探讨。小编整理一线报道,让我们坐看各路大家之见解,取其精华而学之。
大会主席
刘奕志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林晓峰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梁小玲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讨论嘉宾
金陈进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文峰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张静琳医院
程浩教授广州医院
夏朝霞教授医院
孟晶教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安美霞教授南方医院
肖剑晖教授中医院
NeilBressler教授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RCR循证医学研究的五个重点及四个疑问
五个重点:
1.视力低于20/32的DME首选单药抗VEGF治疗
世界著名眼科医生NeilBressler教授提出当DME患者视力低于20/32时,首选抗VEGF治疗,而不是激光或者激素治疗,因为抗VEGF治疗的视觉预后效果远优于激光或激素治疗。而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并不是首选治疗方案,因为单纯抗VEGF治疗视力预后并不低于甚至优于联合治疗。
2.早期三个月的治疗应答情况不能反映2年视力预后
抗VEGF治疗早期三个月患者的视力或OCT应答情况与2年后结果不直接相关,不能用于预测远期的视力预后。即使三个月的抗VEGF治疗的视力应答结果欠佳,也不建议更换治疗方案,应继续完成6针抗VEGF治疗,可在远期获得良好的视力预后。
3.推荐连续6针抗VEGF方案而非3针,可减少长期注射及随访次数
6针治疗方案是指每个月注射一次抗VEGF药物,连续6个月后停止,除非随访中视力下降超过1行或OCT中央视网膜厚度增加10%,则再次注射。连续6针注射治疗方案可使患者视力受益优于3针治疗,且可明显减少长期注射及随访次数。
4.对于DME累及中心凹但视力优于20/25,可先予以观察,必要时行抗VEGF治疗
对于DME视力优于20/25者,每4个月进行一次随访,若视力下降2行或十个字符,或一次随访视力下降一行再次随访又下降一行者,进行抗VEGF补救治疗,患者依然可获得良好预后。
5.OCT的变化(黄斑水肿、视网膜下液等)与视力改善无正相关关系,不可以通过OCT变化来预测视力预后结果
四个疑问:
1.在完成6次每月注射后的患者应以多长间隔周期进行随访?
Neil:第一年是水肿复发的好发期,应该每月随访。在第二年如果情况相对稳定,可每2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如果完全稳定,可以每4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如果随访过程中视力下降或黄斑水肿加重,需行抗VEGF治疗,则重新将随访间隔缩短到1个月,除非连续两次随访视力或OCT稳定,可暂停注射,改为2个月随访。
2.对于增殖期、不合并黄斑水肿的DR患者如何治疗?
Neil:优选抗VEGF治疗,因为抗VEFG治疗的患者后期进行玻璃体切除或视力下降的比例会比较少。
3.对于糖化血红蛋白超过正常水平的患者行抗VEGF治疗的效果会不会变差?
Neil:如果空腹血糖太高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异常,会影响抗VEGF治疗效果。建议所有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
4.对于PDR和NPDR的黄斑水肿治疗效果是否有差异?
Neil:两组间治疗效果没有差异。对于NPDR患者视力低于20/32建议选择单纯抗VEGF治疗。
丁小燕教授
一例具有挑战性的糖网病例思考
丁小燕教授介绍了自己一例糖网患者长达十余年的治疗过程。这位患者在第一年接收了连续三针的贝伐他汀眼内注射治疗和3针的按需治疗,黄斑水肿得到明显控制。可是第二年后,抗VEGF次数每年递增。在第五年接受TA眼内注射后,患者发生了青光眼和白内障,并做了抗青光眼及白内障手术治疗。随后,患者又接受了微脉冲激光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但仍然不能阻止黄斑水肿复发。从这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丁教授和Neil教授讨论得出,若患者一开始选择连续6针抗VEGF注射治疗,可能治疗效果要优于一开始选择的3针治疗。6针治疗后应进行密切随访指导DM完全稳定。丁教授指出,TA的眼内注射效果欠佳,并发症多,应慎重。
张良教授
DR三早: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医院的张良主任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发病机制、临床分型分期、早期筛查和干预措施几个方面面面俱到地进行了阐述。首先,他指出糖网的危害不容忽视。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R患病率在24.7%-37.5%,其中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在3.3%-7.4%,DR已成为20-64岁年龄段,即工作年龄段成人最主要的致盲原因。高血糖对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DR不可逆进展的主要因素。高危PDR5年内出现严重视力减退的风险高达60%,从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到到中度视力减退的风险达30%,而及时发现PDR并治疗可降低视力严重减退的危险度至2%以下,眼底筛查可使DR严重失明风险降低94.4%。免散瞳眼底被推荐用于高血糖人群DR筛查。新的影响检查仪器OCTA的发明让我们能够在活体视网膜观察到视网膜和脉络膜微血管并进行分层成像,帮助DR分期和诊断。DR的治疗除了降糖、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之外,还应包括针对DR的特异性治疗。随着疾病进展,DR的进展程度为:轻度非增殖性DR(NPDR),即I期;中度NPDR,即II期;重度NPDR,即III期;增殖性DR(PDR),即IV、V、VI期。其中,降糖、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应贯穿疾病始终;而一旦发生轻度NPDR,就应开始特异性治疗,通过改善微循环保护血-视网膜屏障,延缓疾病进展。对于发生重度的NPDR和PDR的患者目前主要治疗是采用激光光凝治疗。抗VEGF治疗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一线治疗。
小结
此次热点聚焦提出了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治疗新策略,再次强调了糖网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性,并对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于知识的更新,应该不断紧跟时代脚步,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待有朝一日寻得彻底根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
白癜风的食疗白癜风的危害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bb/3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