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9月9日,第五届全球华人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在苏州召开期间,默克公司导升明?(羟苯磺酸钙)举办了一场卫星会,会议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副院长、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教授主持,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地区候任主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组织了对话讨论,两医院陈有信教授、医院孙子林教授和医院张新媛教授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筛查与防治展开对话交流。本期
非常高兴有机会与眼科专家交流合作,以更好地开展将来的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工作。王院长在邯郸代表性人群中开展的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相关眼病患病率高达43%,这与全球meta分析显示的35%左右非常接近。但是,医院新开展的对20多万人的调查发现,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病率仅5%左右。所以,在医院就诊人群中,患者报告的糖尿病眼病患病率与流行病学筛查所得患病率的差异非常大。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有些患者虽然得了糖尿病眼病,但并未发现,若能被发现并得到及早治疗,可能对其今后视力保持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今天主要讨论如何与眼科医生合作来提高筛查率,从而发现更多DR及其他糖尿病相关眼病并进行早期治疗。
王宁利教授:
在眼科分科中,DR被归为眼底病,这对其防治是一种限制。目前,DR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我们开展的邯郸眼病调查是一项以自然人口为基础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农村人口,结果发现DR患病率之高(43%)令人震惊。但调查显示,上海DR患病率很低(5%~10%),这是因为上海登记系统非常完善。DR患病率与整个地区的糖尿病控制密切相关,我国DR发生率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环境下千差万别。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推广上海模式有可能显著降低全国DR患病率,但这项工作应由政府部门、公共卫生专家来做。
中国基医院,糖医院来承担。目前,医院不敢进行荧光造影或激光治疗,但这些技术都可下沉。内分泌医生也可查眼底。其实,DR防治就两件事,前移和下移。前移是指移到内分泌医生及健康管理医生,医院。若能做到这两点,中国DR防治将大有改善。我们已经书写了DR防治完善计划,但仅靠眼底病专家难以完成,需从国家公共卫生层面来实施。
张新媛教授:
DR是糖尿病最严重的眼病并发症,是糖代谢异常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及神经元损伤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盲性眼底疾病。它主要以视力下降,眼底出血、渗出,黄斑水肿、增殖性病变等为临床特征。DR为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为工作人群首位致盲原因。一项对国际35项知名流行病学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全球DR患病率为34.6%,我国患病率约在27%~43%。在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患病率、高致盲率、高流行趋势、高社会经济负担、低认知率。因此,DR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视觉健康的严重社会公共问题。
内分泌科与眼科携手阻击DR
王宁利教授:
其实,内分泌医生只需做一件事——点击按钮拍照眼底即可,软件会告知患者是否有病,内分泌医生再将有问题患者的照片传到眼科阅片中心,将其转诊至眼科治疗。若内分泌医生不想只单纯点击按钮拍照,愿意学习阅片并做初步分析更好。判断DR患者是否需行激光治疗一定要靠荧光造影吗?其实,4-2-1原则及眼底照片足够,县医院医生不能丢弃这些实用技术。
除了激光治疗,还需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压,眼科医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够,故内分泌医生需要进行宣传。邯郸研究也发现,非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可占7%左右,这些患者血糖虽然不高,但却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眼科医生需要学习内分泌知识来管理这些患者。此外,眼科医生还应
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着眼糖尿病”,这绝不仅仅是着眼眼科,而是要着眼糖尿病并发症,这是糖尿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工作。糖尿病防治需做好三级预防,即让未得糖尿病者不得糖尿病、得了糖尿病者不发生并发症、得了并发症者不死;就眼科而言,需要尽可能让糖尿病患者不得DR、得了DR后不出现严重并发症、有了并发症后使患者不盲。这是一脉相承的。
纪立农教授:
王院长所言令人非常鼓舞,目前中国糖尿病诊断率只有40%,有60%的人虽然有糖尿病但却未得到诊断,更不会来就诊。这些患者中有一部分会因出现DR或其他眼病而首先到眼科就诊,眼科医生诊断其为糖尿病后转给内分泌科。我担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期间曾推广糖尿病标准诊疗方案,希望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糖尿病治疗及并发症筛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当时要求内分泌科具备基本的视网膜筛查手段,如眼底照相机。DR的筛查需每年1次,若将糖尿病患者都推给眼科,肯定人满为患,会稀释或耽误眼科医生本身该做的工作。实际上,内分泌科可以做基本的筛查,将有问题者转诊给眼科处理。
陈有信教授:
从技术上来说,DR识别并不难,相关指南对DR分期进行了推荐,甚至软件可自动识别。因此,内分泌医生可以进行DR筛查,这项工作相当于初级眼保健。作为眼科医生,我们不会调节血糖、血脂及血压,需要获得内分泌科的帮助。
张新媛教授:
DR防治需内分泌科与眼科紧密合作。无论是内分泌专家还是眼科专家,都要认识到应携手共同对抗DR这一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国家提出大病防治前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需要内分泌专家的支持和参与。糖尿病防治体系提倡三级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也应更加往前一步,双方专家应联手合作,做到无并发症时控制危险因素,尽量防止发生并发症。根据我国、美国以及欧盟DR相关指南,在患者确诊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时就应对患者进行宣教,使其意识到DR发生的可能性,从国家和公共卫生层面加强糖尿病患者管理。
(来源:国际糖尿病)
白癜风胶囊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bb/3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