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崔慧君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眼睛更容易受到损害,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人出现水晶体、玻璃体液及视网膜的病变。其中视网膜病变是目前发生视力障碍的主要因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同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眼睛更容易受到损害,高血糖会导致糖尿病人出现水晶体、玻璃体液及视网膜的病变。其中视网膜病变是目前发生视力障碍的主要因素。但视力障碍有时候是短暂的,只要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视力就会逐渐恢复。但如果血糖得不到及时的控制,长期下来,就会导致视力永久性减退,甚至是失明的恶果。
糖尿病可侵犯眼肌、结膜、角膜及虹膜,引起眼肌麻痹、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病变及眼部感染。糖尿病眼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分为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的屈光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也是病情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在此我们主要介绍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各个方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黄斑病变、前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类。
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有30%~50%合并视网膜病变,其中25%有明显的视力障碍,其致盲率为8%~12%。尽管目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技术已有很大的进步,但随着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因视网膜病变而致盲的人数在日益增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与其发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一般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程度及发病率与糖尿病的病程呈正相关。患糖尿病的时间越长,其发生率就越高,视网膜病变程度也越重。
2
糖尿病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视网膜病变的病情好坏。若糖尿病的病情长期控制不佳,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就高,且病变程度会比较重。
3
视网膜与肾病变有着较为的密切关系,有蛋白尿者视网膜发病率为70%~80%,无蛋白尿者的发病率仅为5%~7%。
4
视网膜病变是小血管堵塞,其发生与血小板及内皮细胞功能缺陷有密切关系。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与年龄也有一定关系。据统计,1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7%,10~14岁为26%,15岁以上约为63%。还有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程在10年以内的,发病年龄越大,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几率越高。
6
此外,末梢组织血氧利用减少、直立性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神经病变等是发生和发展视网膜缺血、缺氧的危险因素。血氧利用越差,缺氧越重,视网膜病变发展得就越迅速。
血液成分的改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使血——视网膜屏障受损,发生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以上这几个与视网膜病变有关的因素,若自身的病情已经出现了与上述几点相符的病症,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检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虽与上述因素有关,那它是如何发生的?
首先,血液成分的改变会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使血——视网膜屏障受损,发生视网膜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出现高凝、高黏、高聚、高浓度及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溶酶功能降低的“四高二低”状态,使毛细血管基膜变厚、外膜细胞丧失、微动脉瘤形成、血管反应性降低或丧失,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其次,血糖高水平时,晶体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外膜细胞都可通过山梨醇途径,使葡萄糖转为山梨醇。晶体和视网膜毛细血管糖尿病患者晶体中聚集的山梨醇,会使晶体发生渗透性改变而形成白内障。还有研究表明,持续的高血糖可诱发血流改变、血液流变学异常、氧化应激增加、细胞因子化等异常情况,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及形成新生血管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临床发现,切除垂体后的严重视网膜病变慢性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范围明显小于没有切除的患者;生长激素分泌低于正常的血红蛋白沉着症者,在出现糖尿病后,几乎没有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特征;侏儒症的糖尿病患者也不会存在明显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这都说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有关。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方法北京哪间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bb/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