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1月5日电题:走出黑暗,心向光明——记盲人乡村教师刘芳
新华社记者肖艳
“从光明走向黑暗的,是我的眼睛,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则是我的心灵。”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刘芳,年大学毕业后站上讲台,年因患视网膜色素变性而逐渐失明,年彻底失明,此后转型为心理辅导老师,一直坚守教师岗位至今,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
写书,做电台主持人,学游泳……从光明走向黑暗,刘芳没有放弃,没有给自己设限,凭着她的坚韧、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证明了即使身处黑暗,能做到的远超想象。
(小标题)倾听者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三初级中学教学楼二楼的刘芳工作室,是学生“小秘密”汇集地。这里藏着他们曾经的倾诉,也藏着他们说不清的心思。
“我看不见,他们在心理上会更信任我,更愿意敞开心扉。”年8月,白云三中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因为眼疾彻底失明的刘芳转型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了她的头等大事。
根据学生意愿,刘芳在同事的帮助下为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学生既可以自主选择将自己的秘密写进来装进档案袋里,也可以直接说给她听。
刘芳每学期还要为全校班级做50次以上的讲座。长年与学生打交道的经验,也让她的讲座像听故事一样有意思,学生经常用掌声、笑声来回应她。
“先把理论理解透,然后自己去找案例,最后结合起来变成讲故事的形式。”刘芳毫不吝啬地分享她的经验。
除了接待学生,刘芳的工作室还向家长敞开大门。刘芳一共当了5届班主任,期间,通过家访她发现原生家庭对于学生状态的影响很大。“孩子一定程度上就是家长的影子,影响家长的作用可能高于直接影响学生。”
刘芳说,工作室不仅受到学校师生的喜爱,还辐射到校外,很多家长、学生给她发短信、打电话沟通,越来越多的中小学邀请她去做讲座,学校还力邀家长共同参与。
年,贵阳市教育局成立了“刘芳工作室”,年贵州省教育厅为刘芳成立“乡村名师工作室”。
刘芳说,她始终是一名农村教育坚守者,无论到什么时候这个角色定位都不会变,她希望能够带动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by/11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