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检发现小朋友“远视储备在减少”,“远视储备快没了,要注意近视的形成”。
当家长被告知以上情况的时候,都有些蒙圈,“什么?我家孩子远视了?”“啥叫远视储备?”“远视储备和近视又是啥关系?”
眼科医生所说的“远视储备”到底指的是什么?
了解“远视储备”之前,我们先来捋捋这三个概念:远视、正视、近视。
●远视,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落在了视网膜后方;
●正视,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落在了视网膜上,可以非常清晰地看见物体;
●近视,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落在了视网膜前方。
也就是说,眼轴的长度决定物体在视网膜的成像位置,孩子的视力情况跟眼轴的发育有直接关系。
新生儿以及学龄前儿童因为眼球小、眼轴较短,在未发育到成人水平之前,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落在了视网膜后方,形成远视,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生理性远视就是眼科医生所说的“远视储备”。
远视储备应该有多少?
一般来说,孩子在3岁至上学前的这段时间,远视度数大约在~度,随着年龄增长,度数越来越低。每个年龄段远视储备没有细化到具体标准,因为每个孩子的发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孩子随着生长发育,生理性远视会逐渐消失,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大约到12岁就从远视发育为正视,这个过程也称为正视化过程。
远视储备和近视是什么关系呢?
远视储备相当于一个“缓冲区”,如果小朋友有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不正确的读写姿势,都有可能过快消耗远视储备,正视化发展加快。
如果在远视储备消耗快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过度用眼的习惯,有可能会刹不住车,向近视发展。所以会有“远视储备快没了,要注意近视的形成”的说法。
但是,远视储备低不一定就意味着快近视了。远视储备总体来说是不断减少的,但通常不是直线下降,而且每个孩子下降的速度也不一样。
△两个小朋友的远视储备变化过程对比
3岁以前,小朋友B的远视储备比小朋友A下降快,但之后改掉了过度用眼的不良习惯,远视储备下降减慢,到了9岁,小朋友B和远视储备均匀下降的小朋友A一样拥有50度的远视储备值,也是比较理想的。
幼儿园体检测出的远视储备准确吗?
不准确。幼儿园的视力筛查目的是排查严重的屈光问题和弱视风险,无法准确查出孩子的屈光度数。因为儿童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强,导致测的远视度数会偏少,给人一种远视储备不足的假象。
目前相对较精确的检查远视储备的方法就是散瞳验光,使眼球处于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再进行电脑验光来确定远视度数。
(拓展阅读:散瞳验光前后的度数竟相差度?散瞳究竟是何方神圣?)
远视储备不足,该怎么办?
“琴棋书画是毁眼四件套”、“识字思维加乐高,为了眼睛皆可抛”,相信有家长听过这样的打油诗,倒也不必一刀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用眼距离、姿势和时间。
远视储备消耗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所以当下确定了孩子远视储备不足,已经是个不可逆转的事实了,只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注意用眼习惯、做好近视防控的措施。
●多到户外“目浴阳光”
白天户外活动能避免远视储备过早消耗,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率。但要注意不要让刺眼的阳光直射双眼,以免对视力造成伤害。
●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坚持科学用眼
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小朋友的读写姿势,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严格控制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长。
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小朋友的读写姿势,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严格控制电子屏幕的使用时长。
●建立眼睛档案,定期复查。
建立儿童眼健康发育档案,记录屈光状态、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远视储备等十余项与视力发育相关的项目,持续监测孩子的眼健康状态。
写在最后
各位家长,如果孩子远视储备消耗快,更需要定期检查、养成习惯、科学应对。如果孩子远视储备在正常范围,近视防控也不能放松。
无论怎样,我们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断向孩子强调保护视力的重要性,这是终身都需要重视的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by/1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