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www.txbyjgh.com/index.html作者:DIGITIMES陈明阳
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仿生(Biomimetic)电子眼球模拟人眼结构,仿生视网膜密布纳米尺寸的光传感器,功能相当于人眼视网膜的感光细胞,部分视觉能力已跟人眼相当,若能解决光传感器数据传输接线问题,视力表现更可望优于人眼。
目前的科技尚无法以仿生器官与肢体构成赛博格(Cyborg),但HKUST设计的仿生电子眼球装置,采用以光敏材料Perovskite构成的纳米尺寸光传感器,宣称视野与反应时间接近人眼,未来可望作为人形机器人高分辨率视觉装置,或是用于人体的高科技人造眼球以强化视力。
人眼具有半球型布满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因此能有宽广视野与高分辨率视力,HKUST研究团队设计的仿生电子眼球模拟人眼视网膜结构与工作原理,在半球状的氧化铝薄膜上,布满纳米尺寸的光传感器以接收光与成像,并将撷取的数据透过纳米线阵列传送到外部处理,就像人眼接收的讯号由神经纤维传送到人脑处理。
仿生电子眼球装置度的视野略逊于人眼的度,但优于一般平面影像传感器的70度;光敏感度与在低光源环境的视力表现跟人眼相当,但感应光的明暗变化仅需约30~40ms,反应时间比人眼的40~ms还短,虽然没有望远或夜视能力,但可望提供比人眼更清晰的视力。
仿生视网膜每平方厘米有4.6亿个光传感器,人眼视网膜每平方厘米有0万个感光细胞,理论上仿生电子眼球撷取的影像分辨率可远高于人眼。HKUST研究团队尝试以直径20~微米的金属细针构成的阵列连接仿生视网膜,取代原本直径约1毫米的接线,以更高的接线密度取得更多光传感器数据,藉此将仿生视网膜撷取的影像分辨率由像素大幅提高。
不过一位美国电机工程师评论认为,HKUST研究团队目前建立超小像素连线的方法不切实际,并指出如果要达到数百万像素的影像分辨率,研究团队必须设计出更有效率的方式,来生产包含数以百万计金属纳米线的阵列以连接仿生视网膜,才能提供远优于人眼的视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l/1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