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李静
4月25日,关于“低强度单波长红光对小学生眼轴增长的影响”的项目研究工作总结会在江苏省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
此次项目是由市疾控中心牵头,盐都区疾控中心具体负责,与相关单位于年9月开始在市区某小学展开,于年2月完成原始数据收集。据市疾控中心介绍,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真实可靠,研究方法简便安全,本研究项目使用的低强度单波长红光仪器为艾尔兴红光治疗仪,该产品已获国家安全检验报告、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数据结果显示:一、低强度红光干预手段能够有效延缓受试者的眼轴增长和屈光度进展速度,试验期间,眼轴进展延缓45%,屈光度进展延缓70.37%;二、低强度红光干预手段对小学生近视预防效果明显,试验期间新增近视发病率降低47.07%。
眼轴长度与近视密切相关,婴幼儿的眼轴短,光线进入眼睛后会聚集在视网膜后面,婴幼儿正常都是远视眼,也称之为远视储备,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当眼轴过度生长,聚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时,就形成近视了。通常来说,眼轴平均增长1mm,近视加深约度左右。
所以婴幼儿、儿童的远视储备很重要,如果眼轴增长太快,就容易发生近视。
“从本次试验结果来看,低强度单波长红光对小学生眼轴增长确实有控制效果,很好地保护了远视储备,延缓了近视的发生。”全程参与项目的该小学相关负责人认为,这种防控手段操作方便,提供了防控近视的新思路。
近视率攀升防控刻不容缓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
根据世卫组织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视患者高达6亿人,其中中小学生人数超过1亿,近视率近50%;初高中生近视率高达80%。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医院医院院长李甦雁更是发出建议:创新教育评价机制,把包括视力状况在内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
事实上,江苏省是全国中小学生近视率第三高发的省份,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达60%,高出全国近6个百分点。年疫情期间,各地推行线上课程教育,导致学生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增加,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出现明显反弹,江苏中小学生近视率攀升11.9%,比全国高出0.2%。
在关乎青少年未来成长发展并且近视问题依旧严峻的背景下,盐城市疾控中心对如何做好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工作进行了研究探索,尝试采用新的技术进行近视防控干预,为全市学校儿童青少年眼保健和近视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总结会上,盐城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观察,这次低强度单波长红光对小学生眼轴增长控制效果比较明显。这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非常有意义。
科学实验提供防控新思路
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
对于每个省市来讲,青少年防控迫在眉睫。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积极预防很有必要,主动干预更不可少。
“在为孩子选择防控方式的时候,首先会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一位小学生家长直言,科学的防控手段是家长最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bb/1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