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县市健康扶贫工程服务明白卡
辉县市健康扶贫工程政策宣传
一、辉县市健康扶贫工程工作目标
(一)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有效提高。建成市、乡健康扶贫数据系统,实现贫困患者科学化、精细化、动态化管理;降低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比例;大病保险种类更加完善,大病救助更加有力。
(二)“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对已核实核准的大病、慢性病、重病贫困患者实行“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分类分批管理、分类施策、精准救治、动态追踪,实现贫困患者个人支付总费用报销比例大幅提高。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推行分级治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年,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建立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有效避免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二、辉县市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救治行动
1、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按照《新乡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新卫医〔〕26号)安排,对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心病室间隔缺损9种大病患者,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实施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行动,统筹做好政策衔接、资金安排、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
2、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由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公卫医生、护士和乡村医生等人员,组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贫困人口开展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为贫困人口提供有偿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费每人每年元。年10月至年9月,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共同分担,其中医保统筹基金50元、基本公共卫生经费40元、个人自付费用30元。贫困人口个人自付费用30元由新乡市、辉县市两级财政按照3:7的比例分担。签约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不再另外收取挂号费和一般诊疗费。年10月以后费用,按照有关政策适时进行调整。筛选农村地区发病率较高的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风湿性心脏病、肝硬化等12个病种,开展慢性病路径化管理,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按路径指导用药。在原确定的22个病种的基础上。增加慢性肾小球炎、重症肌无力、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肝豆状核变性、肺间质纤维化、干燥综合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8个病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简化门诊慢性病审批鉴定程序,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乡镇初审,市医保中心审核批准后即可享受慢性病报销待遇。
3、兜底保险和大病救助保障一批。按照《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发挥财政职能引入保险机制撬动金融资本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号)要求,从年10月起,由新乡市、辉县市财政出资投保第四次商业保险,每人每年元,保额20万元,保费由新乡市、辉县市财政按照3:7的比例负担。贫困人口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及困难群众医疗补充保险报销的基础上,剩余合规费用在扣除元起付线后,按最高20万元进行%报销,对暂未纳入合规费用内的必要医疗费用,按照60%比例赔付,每人年度累计赔付限额2万元。按照《关于印发新乡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新卫医〔〕26号)要求,落实好民政大病救助。积极探索建立大病救助基金,作为大病救助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报销顺序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第四次商业保险、医疗救助、大病救助基金进行。
三、辉县市健康扶贫工程“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贫困医院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免交住院押金。医院设立综合服务窗口,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由各保险、救助经办管理机构直接向医疗机构支付相应费用,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医疗费用,确保救治对象方便、快捷享受到各项医疗保障政策。
四、辉县市健康扶贫工程减免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从年起,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每人每年个人缴费30元,剩余费用由县级统筹资金解决,确保参保率达到%。
五、辉县市健康扶贫工程残疾人康复救助机制。在全市开展重症残疾人集中托养,依托乡镇卫生院建立重症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托养中心建设资金和日常费用支出由“县级财政列支一部分、相关部门整合一部分、社会各界捐赠一部分”构成,通过积极整合扶贫、民政、残联、财政等部门项目资金,解决集中托养人员医疗费用。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水平,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实施0-6岁听力、智力、脑瘫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救助。
六、辉县市健康扶贫工程人口素质提升措施。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免费婚前医学健康检查、孕前优生检查、孕早期出生缺陷检查、叶酸增补、住院分娩补助、新生儿计划免疫等服务项目,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辉县市健康扶贫工程健康知识宣传和预防政策。每年5月份,市、乡镇(办事处)针对健康扶贫工作,组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宣传、预防为主和中西医并重治“未病”宣传月活动。市、乡、村要建立健康扶贫日常宣传工作机制,开展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知识、中医药科普知识、妇幼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通过入村入户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开设固定宣传栏、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指导合理用药等形式,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健康意识,增强防病治病基本技能,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发生率。
八、辉县市健康医院对口支援帮扶政策。开展“市带乡、乡连村”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活动,医院支援帮扶2-3个乡镇卫生院,签订对口支援帮扶协议,在此基础上,每年安排10医院医生帮扶贫困、边远乡镇卫生院,不断提升基层医疗诊断水平。医院、乡镇卫生院组建医疗联合(共)体,对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进行技术支持,定期选派专家医疗队,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开展坐诊、巡诊、远程会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辉县市健康扶贫工程健康知识宣传
一、高血压防治知识
一、基础知识
我国高血压联盟组织医学专家规定SBP(收缩压)>mmHg(18。67Kpa)和(或)DBP(舒张压)>90mmHg(12.0kpa)为高血压。
我国高血压患者达1亿以上,平均每11人或每3个家庭中有一个高血压患者。
偶然一次测得血压偏高不能视为高血压病,不同时连续3次以上,或者经常持续高于正常方为高血压病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高血压病的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烦躁等,须注意少部分病人可以无任何症状。
高血压病最大的危险是导致心、脑、肾损害,如发生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等。
高血压病需终身服药,治疗目标是把血压长期平稳地控制在正常范围,有效预防并发症。
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不可盲目服用,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服用的药物。最好选用一天一次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的长效药物。医学教育网
治疗高血压病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不愿长期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
二、日常保健
正常人每年至少测两次血压,以便早发现、早诊断。
合理饮食:什么都吃,但别多吃。
防止肥胖:肥胖者患高血压机会多2-4倍。
少吃盐:北方高血压多,因为吃盐多。
不吸烟:吸烟者高血压机会比常人多8倍,大量吸烟者平均减少寿命6-8年。
不大量饮洒:饮洒越多血压越高,并且影响药效。
尽量做到心情愉快、情绪稳定、乐观向上、淡薄功利。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
避免熬夜、劳累、紧张、郁闷等不良因素。
坚持长期适量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三、治疗高血压须防“五乱”
一乱:不规则用药。导致血压大幅度波动所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增高的血压,它可以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二乱:随意停药。停服降压药物后,血压往往在2-3天内便再次增高,而且有些降压药物如倍他乐克等不可骤然停药,否则可能导致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三乱:频繁换药。降压药物均要在用药后的两周左右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乱:不愿联合用药。依靠少数药物降压,势必增加用药量,诱发药物不良反应。小剂量联合用药,能较好地控制血压;不同作用的药物相互之间互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乱:凭自我感觉用药。自行增减降压药量,必须从小剂量开始,以免导致血压在起大落。最好是能得到医生的指导。
二、糖尿病防治知识
一、2型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静脉血糖≥6.1mmol/l(mg/dl)~<7.0mmol/l(mg/dl)和糖耐量受损(IGT):餐后或葡萄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7.8mmol/l(mg/dl)~<11.1mmol/l(mg/dl)
二、2型糖尿病病因:存在胰岛素抵抗情况下的渐进式胰岛素分泌缺陷
三、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FPG≥7.0mmol/L(mg/dL)或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mg/dL)或2小时血糖≥11.1mmol/L(mg/dL)
四、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年龄;肥胖:目前或曾经患有心血管疾病;吸烟;血脂(低HDL-C和高甘油三酯);白蛋白排泄率升高;房颤;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引自IDF全球糖尿病防治指南)
五、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眼睛---1.视网膜病变;2.虹膜新生血管;3.角膜异常(引自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肾脏---肾病,尿毒症
糖尿病足---1.神经病变;2.外周动脉疾病;3.溃疡/感染(引自IDF全球糖尿病防治指南)
心脏:1.动脉粥样硬化加剧;2.冠心病;3.糖尿病心肌病;4.充血性心力衰竭5.心律失常。
脑: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腔隙性脑梗死;3.多发性脑梗死;4.脑血栓形成。
骨与关节:骨关节炎,骨质疏松
口腔:1.牙龈和牙周感染;2.颌面软组织感染;3.牙齿松动。
六:2型糖尿病治疗目的:1.血糖控制;2.降低糖尿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3.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4.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5.防止急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6.降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三、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
(一)合理膳食
各种调查研究证明营养与寿命和老年病密切相关,喜食肥腻、偏嗜咸甜均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故应强调老年人低脂肪、低热量饮食的重要性,并应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无素及粗纤维食物为主。近年来也有人担出低盐饮食可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恢复已硬化的动脉弹性,并强调低盐饮食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低盐饮食也是老年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条件之一。
(二)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三)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四)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五)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联系我们
辉县市新闻信息中心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中科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b/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