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EinarStefánsson教授年出生在冰岛的雷克雅未克,于杜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担任冰岛大学教授及眼科主任、ActaOphthalmologica主编、《欧洲眼科学杂志》视网膜及眼科研究的编委会委员、ARVO董事会成员。Stefánsson教授的临床主研方向是糖尿病眼病疾病,在第十六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召开之际,Stefánsson教授接受了《国际眼科时讯》的专访,对眼底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学进展进行简要的介绍,并且对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策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中国学术文章的进步
我作为ActaOphthalmologica的主编已经11年了,这11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棒的经验和体验。年,当我开始作为这本杂志主编时,我记得当时中国人的投稿非常少,而且恕我直言,质量也不是很高。在过去的十年内,令我非常惊讶的是中国人相关眼科投稿的文章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突飞猛进。去年,ActaOphthalmologica的文章中,投稿最多的就是中国人,多于其他任何国家,而且大多数文章的质量都是一流的,这与年相比,进步非常大。
影像学诊疗方法新进展
血氧测定方法是我一直以来感兴趣的领域,从年在美国我就一直在研究它。我们已经研发出一种设备来测量眼后极部血氧饱和度,这是眼部诊断影像的新篇章。我们能够通过眼底照相和OCT来获得眼底结构影像,然后我们运用多焦视网膜电图和视野检查来检测视觉和电生理功能。但是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不能够设法测量或者记录视网膜的代谢功能。那么我们的血氧测定仪使得视网膜的代谢测量成为了可能。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疾病与代谢有关(例如糖尿病)或者与缺血有关(视网膜静脉阻塞)。当血流异常,血液传输氧气的功能遭到损害,就会造成缺氧。缺氧能够诱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释放,最终导致新生血管的生产。我们能够将氧代谢与VEGF(视网膜疾病的关键因子)相关联,运用这个代谢影像来对疾病急性诊断和治疗。这个研究结果是振奋人心的。在我今天的演讲中,我提到过去5年内有上百篇关于血氧测定仪在审的文章发表。我们可以通过血氧测定仪来探究增生性和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核心机制,即视网膜的氧代谢/缺血,此外,对于萎缩性视网膜病变例如青光眼、色素性视网膜炎以及萎缩性AMD,我们也能运用血氧测量仪对其进行机制的研究。如果萎缩发生后,死亡的细胞不需要氧气,所以我们能够检测氧气需要量的减少,从而探测萎缩的严重程度。尽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些发现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视网膜疾病的病生理机制。另一方面,这个仪器可能能够运用于临床,对疾病的严重深度以及诊疗方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新策略
据统计预测,全世界将近有3.5亿人有糖尿病。在世纪之初,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只有1.5亿。在中国,有1亿糖尿病患者,这个数字还在增长,这一现状是令人堪忧的。预计,在年,全世界将会有5亿人患有糖尿病,这个数字相当庞大,这将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一旦患有糖尿病,失明的风险将会增加。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就是失明,如果不进行治疗,任其发展,5~7%的糖尿病患者将会失明。所以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它可能会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灾难。
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是可预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早期筛查,通过筛查确诊,然后进行适当的治疗。我的祖国冰岛,在年代开始便开始了全国性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为全世界糖网的筛查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年开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以来到年,冰岛的糖尿病相关的眼盲的发生率下降了5倍,所以筛查和预防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仅就中国而言,1亿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从糖尿病确诊开始,他们应该每年进行常规筛查,这个工作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研发了一种更加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运用数学算法来预测发生影响视力的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评估。我们可以运用我们已经知道的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病程、糖尿病的类型、是否存在视网膜病变、血糖和血压测量。我们将这些文献因素融入一个算法中,然后我们就能够预测患者在一年内是否会发生影响视力的视网膜病变,准确率高达80%。这个方法已经在丹麦、荷兰以及应该进行运用,这也使得个体化有效的筛查称为了可能。这样,在中国,我们并不需要每年对1亿人进行筛查,运用这个方法,每年我们大约只需要对4千万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就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所以通过这个数学算法,我们能够事半功倍,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全国范围内筛查称为可能。当然,这需要建立在国家的基础上,成本始终将是个问题。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优势有什么好方法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b/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