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友注射胰岛素有哪些注意事项?
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
一成人糖尿病药物注射准则
1.必须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注射至健康的皮下脂肪组织,避免注射至皮內、肌肉、瘢痕和脂肪增生组织。
2.所有成年人,无论年龄、性别和体质指数(BMI),在使用4mm胰岛素笔用针头时均建议以90°垂直进针。使用长度4mm的笔用针头或注射器(注射部位皮肤表面到肌肉筋膜的距离小于针头长度),必须使用正确的捏皮技术或倾斜进针以避免肌内注射。
3.推荐的注射部位为腹部、大腿、臀部和上臂:(1)腹部边界如下:耻骨联合以上约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2)大腿前外侧上1/3;(3)臀部外上侧;(4)上臂外侧中1/3。
4.检查注射部位,避免注射至脂肪增生或脂肪萎缩区域。
5.注射部位轮换非常重要,正确的轮换方法是:(1)同一注射部位内每次的注射点间隔约1cm;(2)单一注射位点的使用至少间隔4周;(3)将注射部位分为四个等分区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进行轮换。
二儿童糖尿病药物注射准则
1.胰岛素必须注射至健康的皮下脂肪组织,避免注射至皮內、肌肉、瘢痕和脂肪增生组织。
2.注射应当避开骨性隆起处至少1~2cm。首选的部位是:(1)腹部,距离肚脐2cm;(2)大腿前外侧上1/3;(3)臀部外上侧;(4)上臂外侧中1/3。
3.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当考虑胰岛素类型和每日的注射时间。
4.必须正确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脂肪增生。对于所有儿童和青少年,无论年龄、性别或BMI,均应当使用4mm笔用针头。
5.儿童和青少年存在意外肌肉注射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除大腿外,捏皮可以避免肌肉注射。较瘦弱的儿童如果皮肤表面至肌肉筋膜的距离小于针头长度+3mm,必须捏皮。
三治疗和预防脂肪增生的黄金法则
1.接受胰岛素注射或输注的患者,每次随访时均应检查注射部位:(1)糖尿病医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以确保正确筛查脂肪增生和其它注射部位并发症;(2)进行自我注射/输注的患者,必须学会自我检查注射部位并能够区分健康组织与非健康组织。
2.临床医生必须监测并记录脂肪增生的发展进程,可以照相(需征得患者同意)或绘图(包含尺寸、形状、质地的描述)。
3.在征得患者同意后,临床医生应当用皮肤记号笔标记出所有脂肪增生和其他注射部位并发症的边界,并告知患者应当避免使用标记的区域进行注射。
4.应告知脂肪增生患者停止在受影响的组织处进行注射/输注:(1)使用正常组织而非脂肪增生组织进行注射后会感受到代谢上的差异(如胰岛素吸收增加);(2)知晓在注射至正常组织时会感受到些许疼痛;(3)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密切监测血糖,以降低非预期低血糖的风险;(4)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降低胰岛素剂量,较初始剂量通常降低20%以上;(5)优先选择4mm胰岛素注射笔用针头/6mm胰岛素注射器或者可用的最短针头以尽量避免注射到肌肉的风险;(6)优先选择最新针尖设计的胰岛素针头,包括更细的和超薄壁的针头,以尽量减少疼痛和不适感,增加注射的舒适度。
5.必须教育患者正确轮换注射/输注部位,并警示其重复使用针头的危害,以尽量减少注射部位并发症的风险:(1)患者必须学会正确的注射部位轮换的原则,每年对轮换技术进行评估,或者根据需要多次进行评估;(2)正确的注射部位轮换可确保每个注射位点间隔大约1cm,且单个注射位点使用至少间隔4周。
四胰岛素给药相关心理问题的黄金法则
1.所有患者和照护人员应当接受常规教育以及个体化的辅导,这有利于实现最佳护理。
2.确保所有患者和照护人员均有医护人员指导,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循证心理教育工具/策略以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
3.糖尿病医护人员应当善于识别影响胰岛素给药的心理问题。
4.医护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治疗技巧以尽量避免胰岛素治疗对心理的影响。
五针刺伤和锐器物处置的黄金法则
1.所有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均须遵循有关锐器使用的法规。
2.锐利医疗器械具有潜在的损伤和疾病传播风险。所有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均须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1)开展定期风险评估并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2)提供并采用针对使用过的锐器的安全弃置方法;(3)禁止双手回套针帽;(4)鼓励对不良事件进行上报。
3.所有使用锐器(如注射、采血、输液)的医护人员在可能或已经引起血源性病原体(如人免疫缺陷病毒和肝炎病毒)传播风险的环境中,必须使用安全型器械。
4.协助注射人员(如照护人员和家属)必须采用正确的注射或输注技术,并使用至少能防护注射笔患者端的安全型器械进行胰岛素注射。最安全的笔用针头是两端(患者端和笔芯端)均具有防护。
5.笔用针头安全弃置要求以下措施:(1)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和照护人员关于正确的锐器处置流程与个人责任,并定期巩固强化;(2)制定锐器安全处置系统和流程,所有具有接触锐器风险的人员都应了解此系统和流程;(3)诊断为血源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和肝炎)的患者应当使用安全型器械并安全弃置;(4)锐器不得直接弃置于公共垃圾和家庭垃圾中。
六输注的黄金法则
1.胰岛素输注管路必须刺入健康的皮下脂肪组织中,避免穿刺至皮内、肌肉内以及瘢痕和脂肪增生组织中。
2.如果穿刺时发生出血或者显著疼痛,应移除并更换管路。
3.输注管路穿刺的首选部位应当个体化,但包括以下部位:(1)腹部,避免骨性隆起处和肚脐;(2)臀部外上侧;(3)上臂外侧中1/3;(4)大腿前外侧上1/3。
4.输注管路穿刺部位应当轮换以免发生并发症。每个部位的留置时间应当个体化,但通常不应当超过72h。
5.如果软管针发生扭曲打结,应当考虑采用更短的软管针或者斜针、钢针。如果发生原因不明的高血糖症,应考虑使用不同类型的输注管路,有条件可以使用具有侧孔的软管针。
糖尿病友注射胰岛素的四个误区
作者综合内科丁彬医院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而走入防治误区。糖尿病目前全世界尚无根治方法,所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科学防治,让它可防可控!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4.2亿以上糖尿病患者,是上世纪80年代的2倍,而每年因为糖尿病死亡的人数仅中国就约有万。所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糖尿病都正在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有人说,使用胰岛素会上瘾,胰岛素副作用大?今天,小编带大家来看一看医生接诊过程中所遇到的奇葩误区,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些误区背后的真相。
案例一
患者王某某,女,63岁,确诊2型糖尿病八年,口服药物已无法有效控制血糖,通过检查发现已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医生建议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但王某某立刻拒绝,理由是使用胰岛素会上瘾。
使用胰岛素会上瘾吗?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主要为参与调节糖代谢,控制血糖平衡。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胰岛素并不是一种药,它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所以说“胰岛素成瘾”完全是天方夜谭。
目前临床上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问世之前,1型糖尿病患者都难逃过早死亡的悲剧,正因为胰岛素的问世,才使得糖尿病成为可治之病。
虽然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还有一部分功能,但是确诊的时候病人胰岛功能往往已降至正常的50%,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可以减轻自身胰岛负担,有助于胰岛功能的修复。
可见胰岛素注射不仅不会成瘾,反而对身体有无与伦比的好处。
案例二
患者孙某,男,65岁,确诊2型糖尿病三年,皮下注射胰岛素半年,一周前,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餐,导致低血糖发作,孙某认为自己以前吃药从未出现类似情况,故认为使用胰岛素副作用太大。
胰岛素副作用太大?
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生理激素,皮下注射后它很快就会发挥降糖作用,任何一名糖尿病病人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专业内分泌医生都会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可能存在的低血糖风险。
像患者孙某,皮下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餐,这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使用胰岛素后出现低血糖,90%都是注射后未及时进餐或不进餐,注射量过大或联合服用了其他可能降低血糖的药物。
同样,口服降血糖药物同样有导致低血糖的风险。
我们不能以此认为胰岛素副作用太大,相反,和口服药物相比,胰岛素还能避免肝肾损害,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
案例三
患者姜某,男,40岁,确诊2型糖尿病三月,皮下注射胰岛素两周,相关检查并没有发现糖尿病并发症,姜某注射胰岛素后认为胰岛素打了就停不下来,拒绝继续使用。
可以不打针改用口服吗?
符合这三种情况的病人,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完全可以改成口服药。
①平时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病人,且血糖控制理想,在遇到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时,胰岛素的需求量陡然增加,此时需要短期补充胰岛素,度过应激期、病情稳定之后,可以停掉胰岛素恢复原先的口服药治疗。
②对于血糖较高的初诊糖尿病病人,发现较早且没有糖尿病并发症,通过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病人的胰岛功能得到改善,这部分病人可停用胰岛素改成降糖药物口服,有的甚至不需口服降糖药物,通过饮食和运动调节就可以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③为了防止口服降糖药对胎儿及婴幼儿的不良影响,在妊娠或哺乳期间病人均应采用胰岛素治疗,过后可以换用口服药物继续治疗。
案例四
患者方某某,女,70岁,确诊2型糖尿病五年,皮下注射胰岛素一月,相关检查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方某某认为皮下注射胰岛素太痛,拒绝继续使用,通过检查胰岛素注射笔,发现针头已经弯曲。
注射胰岛素会痛吗?
很多人一听要打胰岛素,往往会充满恐惧,觉得注射胰岛素的针头都是那种肌注的大针头,就像臀部肌注,能不痛吗?
事实恰恰相反,胰岛素注射针头非常纤细,而且胰岛素完全不需肌注,只需注射到皮下即可,胰岛素注射针头都经过多次技术处理,针头含有硅胶润滑涂层,涂层可以让针头更容易刺入皮下。实际上大部分人在注射胰岛素时基本感觉不到疼痛。
下列五种情况有可能导致注射疼痛:
①刚从冰箱取出的胰岛素温度较低,注射时容易引起疼痛,故注射前应该在室内“预温”一会再进行注射。
②酒精具有刺激性,如果消毒皮肤的酒精没干就进行注射,酒精被带至皮下,也可引起疼痛。
③注射部位过深,如注射至肌肉层会引起疼痛。
④重复在同一点注射。
⑤针头都是一次性的,重复使用针头会使针头变钝、弯曲甚至出现倒钩,这些都会引起注射时疼痛。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少儿白癜风少儿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l/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