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它影响视网膜神经血管系统,造成失明等严重的视力问题。糖尿病患者50%病程在10年左右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机率越高,I型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早且严重,II型要晚一些。
原标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医治疗体会
张怀安(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4):4
作者对该病根据消渴症“津涸热淫”的病理特点,采用养阴清热、凉血活血法治疗,效果较好。
一、养阴清热、益气生津法:消渴症阳明热盛,损伤胃阴,阴虚火浮,肺胃阴伤,治节失职,运化失司,水谷精微不能充养五脏六腑,故不惟阴伤,气也暗耗,虚火上僭目络,迫血妄行,症见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方用验方益阴益气汤:生地、石膏各30克,玄参、玉竹、黄芪各20克,麦冬、天冬各15克,甘草5克。
二、凉血活血、养阴生津法:消渴日久,热邪耗炼营血,致血淤目络。症见视网膜出血,血色暗红,久不吸收,甚者玻璃体积血,面色黧黑,躯干四肢时有刺痛,固定不移。舌紫暗,或有淤斑淤点,脉细涩。治宜凉血活血,养阴生津。用犀角地黄汤加味:生地30克,白芍、丹参、麦冬、玄参各15克,丹皮10克,三七粉3克,犀角2克(或水牛角15克)。
三、补肾壮水,润燥生津法: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灼伤肺阴。肺肾阴伤,治节失司,固摄无权,水谷精微不能敷布全身,转而直入膀胱而下。症见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或机化。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方用二至丸合知柏地黄汤。
作者体会:本病变的出血、渗出、水肿多属阴虚燥热,精血亏耗,火灼目络形成,又“血不利则为水”,故其病变的同时常伴水肿,渗出。应根据病变不同情况使用中药。新鲜出血养阴益气汤中重用石膏、知母,选加白茅根、藕节、槐花炭;深层淤血则上方加黄连、黄柏、黄芩。陈旧出血,久不吸收,用犀角地黄汤加田七、蒲黄、丹皮、丹参。本病治疗需较长时间,自始至终以保津防燥为主,并配合精神治疗,效果才好。
附:
二至丸
知柏地黄汤
李女士今年47岁,发现糖尿病已经10年了,一直在服用降糖药物,但平时基本不测血糖,最近发现看东西越来越模糊。
医院的一系列检查后得知,自己已经患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需要尽快进行激光治疗。
但是因为激光治疗需要患者反复就诊多次治疗,当然也有少数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最终仍会丧失视力。
考虑下自身的实际情况后,李女士转而求诊于宝国叔。希望能从祖国医学中,找到治疗眼疾的办法。
宝国叔首先对她进行了降糖药物的调整,后为其开益阴益气汤方:生地、石膏各30克,玄参、玉竹、黄芪各20克,麦冬、天冬各15克,甘草5克。
宝国叔介绍说,像李女士这样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在问诊的亲中常常会遇到,但糖尿病病友们对这个疾病的认知程度却存在很大的差异。
据统计,我国有接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做过系统的眼科相关检查,每年定期做眼科检查的糖尿病患者不足10%。
这种疾病的就诊率如此之低,是因为它发病隐匿,早期的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眼部症状。实上大约有1/3无眼部症状的患者已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存在。
那么,什么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不能预防和控制呢?糖尿病患者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听听宝国叔的科普。
为什么视力会变差?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它的形成是由于视网膜的微血管发生损害后导致部分视网膜缺血缺氧,当累及黄斑区时会逐渐形成黄斑水肿,从而导致视力下降。
服用中药就可以遏制住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趋势么?
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还要自始至终以保津防燥为主,并配合精神治疗,效果才好。
平时要注意些什么?
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好血糖,定期去内分泌科检查,控制饮食,多锻炼。其次就是要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一定要尽早检查眼底。
平时能通过自测发现这个疾病吗?
许多糖网患者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但是出现以下眼部症状时要尽快就医: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看东西时伴有闪光感、眼前漂浮物增多、看东西有黑影遮挡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本文值得扩散出去,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
莫负好春光,美丽ing
赞赏
长按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北京医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iwangmoa.com/smsl/1875.html